查看原文
其他

2019年5月份的一些思考

唐韧 唐韧 2020-12-19

1、如果有机会体验生活的多样性,站在人生长线的角度是非常值得的。世界和社会以及人的分化比我们想象的要大,我们经常会陷入“我看到的就是全世界”的误区,却不知道其实还有“我没见到的大千世界”。


2、很多人对产品经理都抱有一种幻想,觉得自己的使命就是创造一款很多人使用的产品,进入了一个“不符合这个愿景的工作都没意义”的怪圈,而忽略了价值创造本身,很多小众产品和一些toB产品的价值就很高。


3、用户需求表达的是外在的“想要”(Want),产品需求满足的是内在的“诉求”(Need)。想要(Want)是外在的、具体的、有指向性的解决方案。需要(Need),或者如我们前面说到的“诉求”,是内在的、原始的最终动机。需求(Demand)是满足内在需要的同时,在可控成本内实现外在想要的解决方案。


4、最近接受了一个行业调查机构的付费访谈,内容比较广,包括产品、设计、色彩、生活服务、消费升级、环境、人文、科技等多方面。给他们很用心的讲了我对这些问题的认知和思考,脑洞开挺大,我也学到很多。突然发现,懂的东西多一点还是非常有好处的,大部分专业之外的问题都能聊出自己的一些见解。这时候才感觉到过去自己看的那些书、写过的那些文、思考过的那些点,都是有用的,知识就是力量,知识就是金钱。


5、感受是行动的内在指引,感受来自预期,预期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就是问题本身。感受来自固有观念,观念是影响我们做出判断的主要原因。


6、在20几岁和30多岁的这十来年,是人生的奥德赛时期,漂泊和折腾不是不稳定,而是探索和寻找自己的过程。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,找到自己的增长方式,并且学会与外界处理关系,从而找到自己的理想国。


7、每一个离职的背后,都有一根最后的稻草。


8、眼里看不见大海,就会把它想象成一个更大的池塘。人的局限性受观念影响的差异性还是挺强的。


9、技术边界内的需求,理论上都能实现,就看有多重视。


10、每一次没有即时成效的努力,都是为了日后的爆发积蓄能量。如果相信并坚持一件事,时间一定会带来最好的回报。


11、方法是框架,目的是让做事有原则;实践是运用,让方法成为理论;思考是复盘,让实践衍生出新理论。


12、很多人都喜欢所谓的标准,写文档想要标准模板,做事情想要标准流程,可真正创新的东西都来自于无标准。要标准模板,其实是不愿突破常规思考的表现,因为按照标准来是风险最小的、最省力的。


13、产品设计时尽量少用“暗规则”,用户对产品规则的理解都停留在他的可视范围内。例如实名认证,不是在页面展示了身份证就叫有实名认证功能,用户并不知道。


14、如何判断你是否适合写一本书?首先,你得是一个有强烈表达欲的人,表达不一定靠嘴,而是当你有所思考后,憋不住想获得外界认同或反馈。


15、对于一款网上买药的产品来说,最基础的体验有两点:第一,能买到,第二,能买对。


16、学会读懂别人的“拒绝”,也是一种能力。


17、两个人知道的事就不再叫“秘密”,人会抑制不住知道独家信息后去分享的冲动,这是一种优越感的体现。不信,你可以做做实验。


18、聊问题,少谈感觉,多谈逻辑,少说不好,多说如何改进,沟通效率会直线提升。


19、业务驱动的组织里,产品经理是一种尴尬的存在。依据充分的观点,最后也会因为业务方的一个决定而倒下。目前没有发现一个从业务驱动转变为产品驱动的组织。文化使然,文化使然。


关注我,和 18711 位新青年一起见证彼此成长



  推荐阅读

2019年4月份的一些思考

推荐一个产品书单


在看和转发

都是支持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